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經濟14-01消費、儲蓄與投資

14-1.1有效需求理論

學派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理論

薩伊法則(Say's Law)

有效需求理論(Effective demand theory)

提出者

薩伊(Say Jean Baptiste)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總體經濟學之父

基本假設

充分就業為社會常態

未充分就業(失業)為社會常態

核心思想

供給創造需求

需求創造供給

理論重點

供給面分析

需求面分析

政府角色

尊重價格機能,主張自由放任

加強政府職能,主張擴張性財政政策

論述

供給能夠創造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在自由經濟市場中,只要有供給,自然會有購買者,不需思考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

1930年經濟大恐慌,大量失業,產品乏人問津,導致價格下跌,國民所得降低。

薩伊法則只適合在充分就業的社會。

社會的有效需求不足,使產品無法全部銷售,導致裁員,大量失業。只要擴大需求,即可解決失業問題。

透過經濟體系四大部門(家計部門、企業部門、政府部門、國外部門)的總支出增加,來促進社會總支出增加,進而提升所得水準。

凱因斯經濟模型YCIG(XM)

 

14-1.2消費函數(Consumption Function)

14-1.2.1基本心理法則(Fundamental Psychological Law)

提出者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論述

消費是所得的增函數,兩者同方向變動,YC↑。

消費變動量小於所得變動量,ΔC<ΔY

 

14-1.2.2消費

種類

自發性消費a

不受所得影響,為維持最低生活水準的消費。

可支配所得Yd0時的消費。

消費曲線與縱軸的截距,為固定數值,值>0

誘發性消費bYd

受所得影響而誘發的消費。

當所得增加一單位時,會增加b單位的消費。

影響因素

利率

利率i↑→儲蓄S↑→消費C

租稅

租稅T↑→可支配所得Yd↓→消費C

物價

物價↑→實質所得(購買力)↓→消費C

預期未來

預期物價↑→提前購買→消費C

預期景氣樂觀→消費C

所得分配

所得分配愈平均→低所得者MPC較大→消費C

信用條件

信用條件寬鬆→貸款容易→消費C

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數量↑→消費C

 

14-1.2.3消費函數

意義

將消費與影響消費的因素之間關係,用函數式表示。

因素

可支配所得Yd、利率i、稅率T、財富W,以可支配所得Yd影響最大。

公式

CabYd  (a00b1)

說明

C:民間消費支出

a:自發性消費(維生的基本消費)

b:邊際消費傾向MPCΔC÷ΔYd,消費曲線的斜率

Yd:可支配所得DIYdDIYTCS

bYd:誘發性消費

 

14-1.2.4平均消費傾向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意義

消費占可支配所得的比例。

公式

APCC÷Yd(abYd)÷Yda÷Ydb  (a0Yd0)

說明

APC1CYd,負儲蓄

APC1CYd,收支平衡,儲蓄=0

APC1CYd,正儲蓄

YdAPCYd遞增,a÷Yd會愈小,APC遞減

 

14-1.2.5邊際消費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意義

每增加一單位可支配所得而引起消費的變動量。

公式

MPCΔC÷ΔYdb

說明

MPC為消費曲線的斜率,通常為固定值,0MPC1

可支配所得Yd愈高,MPC愈小;社會分配愈平均,NPC愈大。

APCa÷YdbMPCb  APCMPC

 

14-1.3儲蓄函數(Saving Function)

14-1.3.1儲蓄函數

意義

其他情況不變,儲蓄與可支配所得呈同方向變動,兩者為增函數闗係

公式

S-a(1b)Yd  (a00b1)

說明

SSYdCYd(abYd)-a(1b)Yd

-a:儲蓄曲線與縱軸的截距。當Yd0,為維持最低生活水準的消費(負儲蓄)

1b:邊際儲蓄傾向MPSΔS÷ΔYd,儲蓄曲線的斜率,0(1b)1)

 

14-1.3.2平均儲蓄傾向APS(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

意義

儲蓄占可支配所得的比例。

公式

APSS÷Yd[-a(1b)Yd]÷Yd(-a÷Yd)(1b)

說明

APS0S0CYd,正儲蓄

APS0S0CYd,收支平衡

APS0S0CYd,負儲蓄

APCAPS1

YdAPSYd遞增,APS遞增

 

14-1.3.3邊際儲蓄傾向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意義

每增加一單位可支配所得而引起儲蓄的變動量。

公式

MPSΔS÷ΔYd1b

說明

MPS為儲蓄曲線的斜率,通常為固定值,0MPS1

MPCMPS1

APS(-a÷Yd)(1b)MPS1b  APSMPS

 

14-1.3.4消費、儲蓄與所得的關係

E

YdC,所得全用於消費,收支平衡,S0APC1APS0



E點前

YdC,入不敷出,負儲蓄,S0APC1APS0

E點後

YdC,有剩餘所得,正儲蓄,S0APC1APS0

45˚線上任何一點到兩軸的截距都相等,斜率=1

所得增加,APC遞減,APS遞增,MPCMPS保持不變。

高所得者MPC較小,低所得者MPC較大。

 

14-1.4投資函數(Investment Function)

14-1.4.1投資

意義

實質投資(real Investment),新資本財包括新建築物、新購機器設備、新增存貨。

概念

投資屬於流量概念;資本量屬於存量概念。

種類

自發性投資

I0

不受所得影響,而是受經濟體系外在因素影響而從事的投資。

外在因素:人口增加、創新技術、資源、戰爭、預期心理等。

通常假設為固定數值,II0,投資曲線為水平線彈性無窮大



誘發性投資

iY

受所得影響,隨經濟體系內GDP變動的投資。

所得愈高,投資愈多。

II0iYi為邊際投資傾向。

投資毛額

毛投資,未扣除折舊前的投資。

投資淨額

淨投資,扣除折舊後的投資。

影響

因素

資本財

資本財價格↑→成本↑→投資↓

現有資本財使用率高→預期收益↑→投資↑

現有資本存量↑→投資↓

稅賦

稅賦↓→成本↓→投資↑

預期未來

預期銷量↑或售價↑→預期收益↑→投資↑

創新技術

技術進步、品質提升、新產品出現→銷量↑、成本↓→投資↑

 

14-1.4.2凱因斯投資理論-投資邊際效率MEI(Marginal Efficiency if Investment)

意義

投資的預期報酬率,也是折現率。將資本財未來的預期淨收益折現,使淨現值總和R等於資本財購置成本C

公式

只有一年收益:CR1÷(1MEI)MEIR1÷C1

二年以上收益:CR1÷(1MEI)R2÷(1MEI)2Rn÷(1MEI)n

C:資本財購置成本

R1R2Rn:各期預期淨收益

決策

準則

MEI:投資邊際效率(預期淨報酬率)

i:市場利率(投資成本)

MEIi:投資有利,投資I增加。

MEIi:投資均衡,投資I不變。

MEIi:投資不利,投資I減少。

MEI

曲線

利率愈高,投資量愈少;利率愈低,投資量愈多,MEI曲線為負斜率。

MEI曲線上任一點對應的投資量,表示在不同利率下的投資需求量,故MEI曲線即為投資需求曲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